近日,日本媒体称,在2015年中国市场上,各汽车厂商的生产能力预计将达5000万辆,但新车销售预计为2500万辆。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
日媒的观点是否有理?我们来看两组数据。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去年发布的信息,2014年,约40%的经销商月度平均库存系数高于2,而盈利从2010年前的七成骤跌到三成。5月5日,该协会发布的4月份库存预警指数指出,4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0.5%,同比上升14.2%,仍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由于各大车企错误估计了中国市场的扩大规模,直至今日,“恶果”将至,经销商体系也许将经历一场暴风雨;此外,整个汽车市场大环境转向“电商化”“智能化”,传统销售渠道的地位将面临更大挑战。
正方:
崩盘危机是危言耸听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经销商具有不可替代的渠道桥梁作用。虽然现在的互联网电商发展较快,但实体经销商网络仍是厂家最为重要的宝贵资源。
经销商体系的运营利润是有保障的
经销商的盈利是靠进销差价维持的,同时也是有各种返利等补偿利润的机制确保经销商年度核算的利润相对合理。厂家也在努力维护渠道盈利环境。这也是为何今年初宝马、奔驰、奥迪厂家给经销商返利,弥补经销商低价售车的亏损和贷款进车的利息成本。
厂家有利润维持经销商的盈利
经销商崩盘不符合厂家利益,厂家有足够的利润维持经销商的预期盈利。只要厂家有足够的利润,就有能力维持经销商体系的合理盈利,关键看厂家的商务政策如何平衡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分配。
经销商拥有高利润服务
经销商在销售车时,一般都提供精品销售和贷款购车及保险服务,这都是高利润的服务。目前,保险业针对汽车销售的保险高返利和配件维修高价格很头疼,经销商有客户资源,保险等不得不支付高额的返利。
经销商需寻找更好盈利机会
目前,经销商主动变换品牌,为的是寻找更好盈利机会。经销商崩盘主要是资金链断裂,只要没有把售车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领域,一般的正常运转是能保证的。而银行只要不是恶性抽贷,经销商也不会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
反方:
经销商体系将出现前所未有大洗牌
资深媒体评论人葛轩表示,从目前发展来看,经销商体系确实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发展形势,“未来将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洗牌、调整期。届时,大量4s店倒闭将不可避免”。
“以规模取胜”的经销商时代将消失
葛轩向网易汽车展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大约有270个区、县,其中经销商的数量达35000个左右。按此计算,一个区(县)平均拥有10个经销商存在。
葛轩认为,目前3万多家经销商的数量过于庞大,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赔钱甩卖”。并且,随着与主机厂直接沟通的2s店、3s店不断涌现,4s店的未来也将越来越难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部分将陷入倒闭危机,整个经销商体系也将面临大规模的洗牌、调整。但这种调整是趋于理性的,它将引领行业重新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葛轩说。
国家土地财政政策转型是重要因素
另外,葛轩认为,目前国家土地财政政策的转型也是影响经销商加快调整的一大因素。
他强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曾经经销商“拿地疯狂建店”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目前,国内土地价格回归理性,4s店土地实际价值的下降导致部分经销商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正常运营。“土地财政政策的巨大转变,会对部分经销商‘土地财政依赖模式’形成直接冲击。”
电商平台的崛起和冲击将带来挑战
除此以外,葛轩还表示,电商平台的崛起和冲击也是促使经销商加快变革的重要因素。“电商平台在物流、服务环节上都降低了成本。待整合到位充分发展后,会让中国传统4s店难以维系”。
调整后经销商将具备全新功能和形态
尽管经销商未来将面临较大规模调整,但葛轩仍对此保持一定的乐观态度。他认为,随着洗牌、调整的开始,经销商之间或将出现并购或重组。
“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是市场资源的再分配、再调整,也是功能的再融合”。葛轩说:“而售车方式会从目前单一品牌售卖转变为‘汽车卖场’多品牌的选购方式。经过上网对比,消费者可以决定买什么品牌的产品,消费习惯倒逼4s店的深度转型,对于经销商的发展具有良性作用。”
而鉴于目前4s店销售人员专业知识的参差不齐,未来电商平台和网络媒体中所提供的信息将更加全面,更具有可比性。葛轩认为,经销商或逐渐将重心偏向于后市场维修服务方面,“包括一些利用互联网平台发起的‘快修’项目,都将是未来经销商发展的重心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