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暂时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的消息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又是一个利好。不过,与此同时,有另外一则消息 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的2015年全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仅为65分,较传统燃油汽车 低14分,评测给出“满意度水平很低”的评价。
经过仔细查看评价指标,笔者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形象、质量和感知价值水平等诸多评分项都远低于燃油汽车。其中,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抱怨率为34.5%,是燃油汽车的2.4倍,抱怨主要来自于续驶里程、充电便利性和车身装备质量差、内饰粗糙、异响明显等方面。
如果说,续驶里程和充电便利性还可以用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不够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理由,让消费者多加包容的 话,那么车身装备质量差、内饰粗糙、异响明显等问题则明显属于车企本该重视,也有能力解决却没有做到的。这些问题为何在新能源汽车上凸显出来,难道是车企 的制造能力下降了吗?笔者认为,恐怕更多的是态度问题,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认真、不精细所致。对这些方面的“差评”,车企没有任何可以推卸责任的借 口。
看到这个评价结果,笔者不由得想起曾经试驾低速电动车的情景,坐在驾驶室内低头可见地面的场景令人记忆深刻。 制造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是低速电动车迟迟不能跻身新能源汽车范畴的原因之一。可是,位居国家认可的新能源汽车行列,进入目录享受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 的产品,仍出现这样的评价结果实属不该。排除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客观条件制约不论,这也折射出企业究竟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做新能源汽车,是踏踏实实地奔着提升 核心竞争力、向世界知名品牌的目标努力,还是投机取巧、趁新能源汽车起步之际“大捞一笔”?
众所周知,由于电池等因素,造成了新能源汽车本身售价昂贵,即使是同款车型,扣除补贴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要远远高于其燃油版价格。在价格高企的同时,如果连最基本的产品品质都得不到消费者认可,恐怕光靠政策扶持也难以真正打开市场。
在此次的评价结果中,虽然难以看出是哪些品牌问题更多,也不清楚是否续驶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纯电动汽车拉 低了总体评价,但“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个别产品的问题会波及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生事物的整体印象,从而影响其市场推广。在自主品牌占据绝大 多数市场份额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不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将严重损害自主车企的品牌形象。
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4.43万辆,销售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3倍。随着国 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都在不断推进,尤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私人推广的充电难问题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有望柳暗花明。眼 见着,新能源汽车限购放开,各地支持力度正在增加,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推广渐入佳境,如果企业因为自身产品质量“掉链子”而错失市场机遇,实在是一件 令人惋惜的事情。尤其是自主品牌,目前合资车企和外资车企都在觊觎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蛋糕”,切莫因用户满意度欠佳自毁前程。在传统汽车领域,当年一些 自主品牌为迅速占据市场份额而忽视产品质量,导致如今仍在为提升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而努力。希望这样的事情在新能源汽车上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