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持续稳步增长,互联网和新能源技术不断升级,一批新生的汽车品牌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野。从此前炒的火热, 以“众包”概念主打智能互联的凯翼汽车,到近期上市的汉腾、斯威汽车以及备受期待的比速汽车,可谓来势汹汹。那么,在目前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这些新的品牌是否还有生存空间,它们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晋品牌。
品牌特色鲜明 背景深
凯翼汽车大家应该不陌生,创建于2014年初,是奇瑞控股旗下的新品牌。严格来说,凯翼不算是近期的新晋品牌,不过它所采用的发展新模式的确可以作为新晋品牌的一个优秀代表。在设计和研发上凯翼汽车采取“众包”的方式,让全民参与;制造商采用轻资产的代工模式;最后的定价上,采取消费者定价的模式。整个生产和销售环节,都很接地气,这自然也就博得了消费者的不少好感。从销量上来,2015年凯翼汽车全年销量为2.5万辆,虽然数据一般,但作为一个新晋品牌也还算可以接受,总要比另外一个同门师兄好上许多。
汉腾和斯威汽车,这段时间的曝光率不少,这两家新晋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9月初上市首款车型,有趣的是,这两款车型都叫x7。虽然曝光率不少,但消费者对于这两个品牌依旧很陌生。对于汉腾,网上都戏称其为穿了“马甲”的众泰,两家企业或多或少有点联系,至于到底是什么关系,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汉腾汽车总经理说两家企业只是合作关系。
即将于9月6日上市的汉腾x7
其实,笔者倒认为大家应该把焦点更多地集中到产品上来。在产品方面,汉腾汽车选择了一条传统动力和新能源产品同时起步的发展道路,2016年-2018年将一口气推出11款车型,包括5款phev车型和3款纯电动(ev)车型。对于一个新晋品牌而言,这个胃口确实有些过大,但企业既然敢提出这样的产品规划,相信还是有一定底气的。
斯威x7已于8月30日正式上市 厂商指导价为8.59-10.19万元
至于斯威汽车,玩摩托的人应该会有所耳闻,之前这是意大利的一个的摩托车品牌,其后因为经营不善逐渐没落。2014年,国内的民企东方鑫源控股(国内一家摩托车制造商)远赴意大利收购了swm。2016年,借助着华晨鑫源(东方鑫源控股与华晨合资公司)将swm品牌移植到了汽车产品之上。
最后我们来认识下比速这个品牌。比速是北汽幻速旗下全新独立品牌,于2016年2月正式获得整车生产资质,产品定位高于北汽幻速。比速首推的两款产品是5座suv比速t3和一款7座mpv比速m3,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推出。
主打suv产品 起点高
乍一看,上面这几个新晋品牌并不怎么靠谱,特别是汉腾和斯威,这两个品牌正式发布以后,网络上的负面声音不断。笔者倒认为,负面不断未必不是件好事,这可以让企业决策者更加认清市场形势,不断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这其实也是新品牌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说到底,最终还是要靠产品来说话,因此汉腾、斯威和比速的首款产品能否一炮打响,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夜爆红还是被市场无情淘汰,全在此一举。
不得不说,这几个新晋品牌还是蛮有“心机”的,首款推出的产品都是suv车型,而且起点都不低,这与目前自主品牌靠suv产品跑赢市场的现象如出一辙。凯翼主打的是互联网智能概念,定位为“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汉腾和斯威定位都是中大型suv,而且科技配置都相当高;比速则将走“精工制造”路线,比北汽幻速产品定位要高。
suv前7月增速遥遥领先乘用车市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选择suv产品来打头阵?说白了,还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suv的偏爱,这点从近两年的销售数据上可见一斑。201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实现了suv占比25%;今年上半年,suv占比已经达到36%,国内suv的销量最近几年基本上以50%以上的增速在增长,这种势头还在延续。此外,三四五六线城市汽车市场消费的崛起,城镇化催生了县级市等等新兴市场。二胎政策的放开,观念的转变等都强化了对于suv市场的需求。据专家预测,suv在未来五年还会迎来高速成长黄金期,比重可能会在50%左右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就意味着国内suv市场成长空间依旧巨大。
机遇挑战并存 压力大
起步价低于15万元的suv销量占69.3%,suv起步价成了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主要影响因素
市场空间有了,那么摆在新晋品牌面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那些成名已久的自主品牌了。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国内自主品牌已经逐渐摆脱了低价抢市场的阶段,逐渐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下功夫。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吉利汽车,最近几年吉利汽车的发展迅猛,产品也进入了3.0精品时代,其推出的博越、帝豪gs等suv产品也获得市场的认可,特别是博越,自上市以来销量急速攀升,今年7月份单月销量已经破万。其他的老牌自主车企,如长城、长安和北汽等,在suv车型上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不过,目前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产品质量问题仍然不能忽视。据第三方汽车品质评价平台车质网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共收到自主品牌suv产品投诉4667宗,占整个suv产品投诉量的53.56%,产品品质问题还需要自主品牌高度重视。
当然,除了自主品牌以外,合资品牌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数据统计,今年1-7月份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suv的新车销量相差仅为8万辆,而去年同期为10万辆,2014年则相差达到39万辆。可见,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在产销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另外,随着合资品牌suv产品价格不断下探,加之其品牌和产品方面的优势,对自主品牌suv的销量影响是巨大的。毕竟,多花一点点钱,就能买到合资品牌的产品,消费者还是愿意为之买单的。
这些对于新晋品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较现有自主品牌,新晋品牌有着后发优势,起点高看得远,对于新技术、新思维,有更好的接纳度。有了自主品牌的前车之鉴,新晋品牌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能更快地找到自身产品的准确定位,提升产品力。同时,新晋品牌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客观层面,市场对于新品牌的容错率很小,对于成熟的品牌而言,产品出现一些小问题,通过修改和召回并不会对企业本身产生严重影响,但是对于新品牌来说,一点小小的问题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主观层面,企业如何在保证成本的前提下,制造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及后续的市场定价以及销售策略的制定对于新晋品牌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产品的市场定价区间,它直接关乎到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之买单。
对于这些新晋品牌的未来,笔者不敢妄下评论,毕竟有过前车之鉴,曾经被媒体捧上天而最终难逃失败命运的新品牌也有不少。借用王健林被刷爆朋友圈的一句话送给这些新品牌——要想成功,不如先给自己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能达到这样的小目标,才能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距离成功便可再进一步。
(责任编辑:张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