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服务站点少、站点位置不好找、站点充电桩数量少……中消协昨天公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充电价格满意度、结算准确性有待提升。
公共充电桩已经成了不少车主的“新刚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车内销增长近一倍,增速为93.4%。在新能源车的使用环境中,充电是重要的一环,然而相比加油站,公共充电桩被占用、用户体验感不佳等问题成了新困扰。
不同于加油站,公共充电桩所在的场所五花八门:有的在商场中,有的在商务楼的停车场,还有的在公共场所。不久前,上海市消保委调查了本市16个区的100多个公共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发现设备故障率占比近三分之一,其中,公共充电场所的故障概率最高。
要缓解新能源车主的“充电桩焦虑”,除了要建设好公共充电桩,更要管理好。在不少的公共停车场,都会设置新能源车专用充电车位,但仍有不充电的车占位。对此,上海的一些停车场管理方在充电车位上放上了立牌,有车需要充电,管理员会将立牌挪开;有的停车场在充电车位上装了地锁,需要充电才会放下。
在公共充电桩的日常运营中,完善电价调控机制,提高结算准确性,也是广大车主的呼声。从新能源车主日常使用的充电app来看,同一品牌在不同场景的收费差异大,比如:某充电品牌最低价格为1.2971元/度,最高价格为1.9326元/度。至于不同区域的充电价格差别就更大了,像虹口区一个商家的充电价格是0.73元/度,徐汇区一家商场则达到了2.115元/度。在此次中消协的调查报告中显示,超七成受访者希望统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收费标准。消费者较能接受的单次充电时间、单次充电价格分别集中在1小时以内和30元以内。
管理好公共充电桩,除了需要服务方确保充电设施完好、加强充电位置的现场管理、清晰准确注明充电价格之外,主管部门也要提升公共充电桩在公共场所停车位的比例,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保护车主的合法权益,让车主享受舒心的充电服务。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