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公布了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征求意见稿刚一公布,滴滴出行微信订阅号就发布了《关于网约车征求意见我们的一些看法》一文,滴滴公司认为一旦实施征求意见稿,车辆供给将会减少、车费将翻倍,乘客等待时间将延长。滴滴公司如临大敌的态度,更是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担忧和讨论。
网约车新政一旦落地是否会成打车软件催命符?笔者认为,网约车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是亟需监管的,而监管的力度目前都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人能够看得清前方的路,在监管和市场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显得至关重要。现在就如此抵触监管政策,将它视为催命符还为时过早。
京沪深同日发布网约车新政 “收紧”是主旋律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规定》(草案)明确,在上海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驾驶员,应当有本市户口。
北京市交通委网站下午同步发布消息显示,从事网约车服务,无论是车辆还是驾驶员都必须拥有“北京户口”。同时,《规定》还对驾驶员年龄及车辆排量等进行了明确,比如,5座三厢小客车,也就是一般家庭用车,排气量则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下午发布《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须具有本市户籍或者持有有效的《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
京沪深三地于同一日发布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正与交通部发布相关文件呼应。总体来说,三个城市都不同程度的调高了网约车以及驾驶员的门槛,其中北京和上海的网约车受政策影响较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网约车必须监管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话放到如今仍然适用。在监管政策出来之前,各种质疑网约车的声音络绎不绝,由于缺乏监管而导致乘客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案例也有发生。可见,网约车的监管终将是要落地的。
另一方面,限制网约车的数量,其实也是调控城市拥堵的一个辅助手段。随着网约车的兴起,城市拥堵愈加严重,许多原来公共交通出行的乘客在低价网约车的补贴背景之下改为使用网约车出行,这就使得原本拥堵的公路不堪重负。
一位开网约车的司机告诉记者,“现在路上这么堵,网约车功劳不小。本来有相当一部分车并没有使用需求,现在因为有了这个打车软件,大家都出来拉活儿了,路上跑的车肯定多了。”
有人认为,网约车数量减少,价格会有一定的上涨。其实在滴滴公司与uber合并之后,两个打车软件几乎都上调了费用,同时,各种补贴也在减少,出行成本比之前已经有所增加,几乎赶上了出租车的起步价。另外,拼车的模式大大降低了网约车的成本,而出租并不能拼车。因此,网约车的费用会不会大幅上涨还将打一个问号。
摸着石头过河 政策和市场共同探索
众所周知,网约车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兴事物,对于运营网约车平台的公司以及出台监管政策的政府,都是大姑娘嫁人头一回。在这种情况下,孰是孰非,并不能轻易下定论。
通过监管,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有了全面的监管,车辆的车况有了最基本的保证,我们的驾驶员也将是可以信赖的。此外,我们还将拥有更加顺畅的道路。就像最初专车的定位一样,我们用高于出租的收费标准,来获得高于出租的乘坐体验。
监管政策并非与市场需求是对立的,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使这个市场有更健康的发展环境,甚至帮助市场实现长远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谁也不知道前路如何,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的网约车运营企业和政府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深入探讨,共同寻求一个可以平衡的支点,为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责任编辑:张少雷)